焊接高频“踩坑点”你是否拥有过?
——你问我答・师生互动——
焊接设备操作的安全性与焊接质量直接关联,实际操作中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(如触电、火灾)或焊接缺陷(如气孔、裂纹)极为常见。以下核心场景,梳理高频 “踩坑点”及对应的正确操作方法,帮助规避风险、提升焊接效果。
焊接后眼睛刺痛流泪,是怎么回事?
这是典型的 “电光性眼炎”,多因未正确佩戴焊接面罩导致。焊接时电弧会产生强烈的紫外线,若直接照射眼睛,会损伤角膜上皮。
正确做法: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自动变光焊接面罩,不可用墨镜、护目镜替代(防护强度不足);辅助人员在旁观察时,也需佩戴防紫外线眼镜。若已出现刺痛,可冷敷眼睛缓解,严重时及时就医。
焊接时接地夹夹在工件上,设备仍漏电,是什么原因?
大概率是接地操作不规范。常见问题包括:接地夹夹在生锈、有油漆或氧化层的工件表面(接触电阻过大,无法有效接地);接地线断裂、裸露,或接地电阻超过 4Ω;焊机外壳未单独接地(仅工件接地,设备自身漏电风险未消除)。
解决办法:将接地夹夹在清洁、无锈蚀的金属部位;每次开机前检查接地线完整性,用万用表检测接地电阻(需≤4Ω);焊机外壳必须连接专用接地线,形成 “双重接地保护”。
气保焊焊丝送丝卡顿,还频繁粘工件,怎么解决?
主要原因是电流与焊丝直径不匹配(电流过小),或送丝机构异常。电流过小时,焊丝熔化速度慢,易堆积在焊嘴处导致卡顿;送丝轮磨损、压力不足,也会造成送丝不畅。
排查步骤:① 根据焊丝直径调电流(如 1.2mm 焊丝对应 120-180A);② 检查送丝轮:若轮槽磨损,更换对应规格送丝轮(如 1.2mm 焊丝用 1.2mm 轮槽);③ 调整送丝轮压力:以焊丝能平稳送出、无打滑为准。
焊条电弧焊时,焊条发红、药皮脱落,该怎么调参数?
这是电流过大的典型表现。电流过大会导致焊条药皮提前熔化脱落,失去保护作用,还会造成焊缝咬边、飞溅增多。
调整方法:根据焊条直径降低电流(如 3.2mm 焊条电流调至 90-130A,4.0mm 焊条调至 140-180A);若焊接位置为立焊或仰焊,需在此基础上再降低 10%-15% 电流,防止熔滴下坠。
焊接收尾时,焊缝末端出现凹陷,容易开裂,怎么处理?
这是 “弧坑” 缺陷,因收弧时直接断弧,未填满熔池导致,应力集中后易引发裂纹。
正确收弧方法:① 气保焊 / 氩弧焊:开启 “收弧电流” 功能,将电流调至正常电流的 50%-70%,缓慢移动焊枪 1-2cm 后断弧;② 焊条电弧焊:收弧时将焊条向熔池后方轻带,或做小圆圈运动,填满弧坑后再断弧。
撰稿 | 李旭泉(机电一体化教研室)
初审 | 王 洁
终审 | 杨新潮
编辑 | 王淑萍
姓名:
电话:
我想报考的专业:
提交
您所提交的信息将严格保密,请静待老师电话回复。